为了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品德和文明习惯,促进其健康成长,特制定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》。本规范旨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、学习习惯和社会公德意识。
一、热爱祖国,热爱人民,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。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,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。
二、遵守法律法规,遵守校规校纪。尊重师长,团结同学,互帮互助,共同进步。在校园内外都应保持礼貌待人,展现文明形象。
三、勤奋学习,积极思考,按时完成作业,主动预习复习功课。珍惜时间,合理安排学习与休息时间,努力提高自身素质。
四、讲究卫生,爱护环境。勤洗手洗澡,穿戴整洁,不随地吐痰,不乱扔垃圾。保护校园及公共场所清洁,积极参与环保活动。
五、尊敬长辈,孝敬父母。听从家长教导,关心家人健康。外出时要告知父母去向并按时回家,未经允许不得私自外出或夜不归宿。
六、诚实守信,言行一致。不说谎话,不做坏事。遇到困难勇于面对,敢于承担责任。与他人交往时要真诚友善,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。
七、注意安全,珍爱生命。上下学途中遵守交通规则,不在马路上玩耍打闹。学会自我保护,遇到危险情况及时寻求帮助。
八、热爱劳动,乐于奉献。参与家务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,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。关心集体事务,为班级和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九、崇尚科学,反对迷信。相信科学真理,抵制不良诱惑。培养创新思维,积极探索未知领域,争做新时代的好少年。
十、坚持锻炼身体,保持身心健康。每天坚持体育锻炼,保证充足睡眠。培养兴趣爱好,丰富课余生活,全面发展个人特长。
以上十条规范内容涵盖了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,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够严格要求自己,从小事做起,逐步成长为有理想、有道德、有文化、有纪律的新时代接班人。让我们携手共进,在阳光下茁壮成长!
注:本规范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完善,最终解释权归教育主管部门所有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