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闯红灯是违法还是违章】在日常交通中,行人和车辆都必须遵守交通信号灯的指示。然而,关于“闯红灯”这一行为,很多人对其性质存在疑问:它是违法行为,还是仅仅属于交通违章?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出发,对“闯红灯”进行简要分析,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其法律属性。
一、什么是“闯红灯”?
“闯红灯”是指在红灯亮起时,车辆或行人仍然通过路口或交叉口的行为。这种行为不仅影响交通秩序,还可能引发交通事故,因此受到法律法规的严格约束。
二、闯红灯属于违法还是违章?
根据我国《道路交通安全法》及相关法规,“闯红灯”被明确界定为违法行为,而非一般的交通违章行为。具体原因如下:
1. 法律依据明确
《道路交通安全法》第90条规定:“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信号灯通行的,处以罚款20元以上200元以下,并记6分。”这说明闯红灯属于违法行为,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。
2. 处罚力度较大
相比一般交通违章(如未按规定停车、未系安全带等),闯红灯的处罚更重,不仅涉及罚款,还可能影响驾驶证积分,甚至导致驾驶证被暂扣或吊销。
3. 危害性更高
闯红灯行为容易造成严重交通事故,威胁行人和驾驶员的生命安全,因此法律对其采取更为严格的管理措施。
三、总结对比
| 项目 | 闯红灯 |
| 法律性质 | 违法行为 |
| 法律依据 | 《道路交通安全法》第90条 |
| 处罚内容 | 罚款20-200元,记6分 |
| 危害程度 | 高(易引发交通事故) |
| 是否可申诉 | 可依法申诉 |
四、结语
综上所述,“闯红灯”不仅是交通违章行为,更是违法行为。它不仅违反了交通法规,还可能对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威胁。因此,无论是司机还是行人,都应严格遵守交通信号灯指示,共同维护良好的交通环境。
原创声明:本文为原创内容,基于现行法律法规撰写,旨在提高公众对交通规则的认知与遵守意识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