晋灵公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国君,他的行为在历史上备受争议。《左传》中记载了他的故事,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君主德行的要求。以下为《晋灵公不君》的原文及其注音解析:
晋灵公不君①,厚敛以雕墙②。从台上弹人③,而观其辟丸也④。宰夫胹熊蹯不孰⑤,杀之,寘诸畚⑥,使妇人载以过朝⑦。
赵盾、士季见其手⑧,问其故,而患之。将谏,士季曰:“谏而不入,则莫之继也。会请先,不入,则子继之。”
三进及溜⑨,而后视之。曰:“吾知所过矣,将改之。”稽首而对曰:“人谁无过?过而能改,善莫大焉。诗曰:‘靡不有初,鲜克有终。’夫如是,则能补过者鲜矣。君能有终,则社稷之固也,岂惟群臣赖之。”
犹不改。宣子骤谏⑩。灵公患之,使鉏麑贼之⑪。晨往,寝门辟矣⑫。盛服将朝,尚早,坐而假寐⑬。麑退,叹曰:“不忘恭敬,民之主也。贼民之主,不忠;弃君之命,不信。有一于此,不如死。”触槐而死。
秋九月,晋侯饮赵盾酒,伏甲,将攻之。其右提弥明知之⑭,趋登,曰:“臣侍君宴,过三爵,非礼也。”遂扶以下。公嗾夫獒焉⑮。明搏而杀之。盾曰:“弃人用犬,虽猛何为?”斗且出。提弥明死之。
初,宣子田于首山⑯,舍于翳桑。见灵辄饿⑰,问其病。曰:“不食三日矣。”食之,舍其半。问之,曰:“宦三年矣⑱,未知母之存否。今近焉,请以遗之。”使尽之,而为之箪食与肉,寘诸橐以与之⑲。既而与为公介⑳,倒戟以御公徒,而免宣子。问何故,对曰:“翳桑之饿人也。”
晋侯闻之,召而问之。对曰:“翳桑之饿人也。”问其名居,不告而退。遂自亡也㉑。
注音:
①君:jūn,指君主的行为。
②厚敛:hòu liǎn,加重赋税。
③弹人:dàn rén,用弹弓射人。
④辟丸:pì wán,躲避弹丸。
⑤胹熊蹯:ér xióng fán,煮熊掌。
⑥寘诸畚:zhì zhū běn,放置在畚箕里。
⑦载以过朝:zài yǐ guò cháo,用车装载经过朝廷。
⑧手:shǒu,这里指看到手上的血迹。
⑨三进及溜:sān jìn jí liù,多次进谏直到屋檐下。
⑩骤谏:zhòu jiàn,多次劝谏。
⑪鉏麑:chú ní,刺客的名字。
⑫辟矣:bì yǐ,敞开。
⑬假寐:jiǎ mèi,假装睡觉。
⑭提弥明:tí mí míng,赵盾的车右。
⑮嗾夫獒焉:sǒu fū áo yān,呼唤獒犬攻击。
⑯首山:shǒu shān,地名。
⑰灵辄:líng zhé,人名。
⑱宦:huàn,做官。
⑲寘诸橐以与之:zhì zhū tuó yǐ yǔ zhī,装入囊中送给他。
⑳公介:gōng jiè,国君的卫士。
㉑遂自亡也:suì zì wáng yě,于是逃亡。
以上为《晋灵公不君》的原文及注音解析,通过这些详细的注音和解释,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篇古文的内容及其背后的历史背景。晋灵公的行为虽然失德,但最终还是有忠臣为其纠正错误,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君臣关系的理解与期待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