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磅礴的出处】“磅礴”一词在中文中常用来形容气势宏大、规模广阔,常见于文学、诗词和现代文章中。其出处可追溯至古代典籍,尤其与《周易》密切相关。本文将对“磅礴”的出处进行总结,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。
一、
“磅礴”一词最早见于《周易·乾卦》: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;地势坤,君子以厚德载物。”虽然“磅礴”并未直接出现在《周易》原文中,但“坤”卦所体现的广博、包容之象,与“磅礴”的含义高度契合。后世文人逐渐将“磅礴”引申为形容天地之大、气势之盛的词语。
在《楚辞》及后来的诗词中,“磅礴”被广泛使用,如《离骚》中“乘骐骥以驰骋兮,来吾道夫先路”,虽未直接出现“磅礴”,但其意境与“磅礴”有异曲同工之妙。唐代诗人杜甫、李白等也常用“磅礴”来形容自然景观或情感气势。
因此,“磅礴”的出处虽非单一文献,但主要来源于《周易》中的哲学思想,并在后世文学中不断演化和发展。
二、出处汇总表
词语 | 出处 | 原文/出处内容 | 含义说明 |
磅礴 | 《周易·乾卦》 | 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” | 虽未直接出现“磅礴”,但“乾”卦象征刚健有力,与“磅礴”意象相近 |
磅礴 | 《周易·坤卦》 | “地势坤,君子以厚德载物” | “坤”象征广博、包容,与“磅礴”的宽广之意相符 |
磅礴 | 《楚辞·离骚》 | “乘骐骥以驰骋兮,来吾道夫先路” | 虽未直接使用“磅礴”,但意境上体现出宏大气势 |
磅礴 | 杜甫《望岳》 | “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” | 表达登高望远、胸怀天下的豪情,与“磅礴”精神相通 |
磅礴 | 苏轼《赤壁赋》 | “寄蜉蝣于天地,渺沧海之一粟” | 描写宇宙浩瀚,体现“磅礴”之感 |
三、结语
“磅礴”一词虽无确切的单一出处,但其文化根源深厚,主要源于《周易》的哲学思想,并在历代文学作品中不断发展。它不仅用于描述自然景观的壮阔,也常用来形容人的气度与胸怀。通过了解“磅礴”的出处,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这一词语的文化内涵与历史演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