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公务用车管理办法】为规范公务用车管理,提高车辆使用效率,保障公务活动的正常开展,结合实际情况,制定本办法。该办法适用于各级机关、单位及其下属部门的公务用车管理与使用。
一、管理原则
1. 统一管理、分级负责:公务用车由上级主管部门统一管理,各单位根据职责分工落实具体管理责任。
2. 厉行节约、合理配置:按照“必要、适度、高效”的原则配置车辆,杜绝浪费。
3. 规范使用、安全第一:严格遵守交通法规,确保行车安全。
4. 公开透明、接受监督:建立完善的审批和公示制度,接受群众和内部监督。
二、适用范围
本办法适用于以下单位和人员:
类别 | 适用对象 |
机关单位 | 各级政府机关、事业单位 |
工作人员 | 执行公务的在职在编人员 |
特殊岗位 | 涉及紧急任务或特殊工作性质的岗位 |
三、车辆配置标准
根据单位职能、人员编制和实际工作需要,合理配置公务用车,严禁超标配备。
车辆类型 | 配置标准 | 备注 |
小型轿车 | 按照编制人数比例配置,一般每5人配1辆 | 不得超过排量1.6L |
越野车 | 仅限于山区、边远地区或特殊工作需要 | 需经上级批准 |
公务客车 | 根据实际需求配置 | 用于集体出行或大型会议 |
四、使用管理规定
1. 审批流程:公务用车需提前填写《公务用车申请单》,经部门负责人审核后报分管领导批准。
2. 出车记录:每次出车应登记时间、地点、事由、驾驶员等信息,定期汇总存档。
3. 驾驶人员:必须持有合法驾驶证,并具备一定驾驶经验,不得擅自将车辆交给他人使用。
4. 费用管理:车辆运行费用(油费、维修费、保险费等)实行预算控制,超支部分需说明原因并审批。
五、违规处理
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,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理:
违规行为 | 处理方式 |
未经审批使用车辆 | 通报批评,责令写出书面检查 |
私自使用公车 | 视为违纪,按相关规定处理 |
车辆损坏未及时上报 | 扣除相关责任人绩效奖金 |
费用虚报、挪用 | 追究经济责任,严重者移交纪检部门 |
六、附则
1. 本办法由各单位后勤或车辆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执行。
2. 各单位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,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。
3.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,原有相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,以本办法为准。
总结:
《公务用车管理办法》旨在通过规范化、制度化的管理手段,提升公务用车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,确保公务活动的顺利进行,同时防止资源浪费和滥用现象的发生。各单位应严格执行本办法,切实加强车辆管理,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