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什么意】“廉者不受嗟来之食”是一句出自《后汉书·列女传》的古语,意思是:有操守、廉洁的人不会接受别人带有侮辱意味的食物。这句话强调了一个人的尊严和品格,即使在困境中也不愿接受不尊重的施舍。
一、
“廉者不受嗟来之食”出自《后汉书·列女传》,讲的是一个关于尊严与品格的故事。故事讲述了一位叫黔敖的人,在饥荒时期设粥摊施舍饥民,但当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经过时,黔敖用轻蔑的语气说:“嗟,来食!”那人拒绝接受,并说:“我就是因为不吃这种带有侮辱性的食物才饿到这个地步的。”最终,那个人饿死了。
这句话告诉我们:一个人如果保持自己的尊严和原则,即使面临生存的威胁,也不会接受带有羞辱性质的施舍。这体现了“廉”的精神——廉洁、自尊、有骨气。
二、表格解析
词语 | 含义 | 背景来源 | 深层意义 |
廉者 | 指有操守、廉洁的人 | 出自《后汉书·列女传》 | 强调道德品质和人格尊严 |
不受 | 拒绝接受 | 故事中人物的行为 | 表现出对尊严的坚守 |
嗟来之食 | 带有侮辱意味的施舍 | 黔敖对饥饿者的称呼 | 反映出施舍中的傲慢与轻视 |
全句含义 | 有尊严的人不会接受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| 故事背景 | 强调自尊、品格和道德底线 |
三、现实意义
在现代社会,“廉者不受嗟来之食”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它提醒我们:
- 在面对他人帮助时,要保持自我尊严;
- 不应因一时的困难而放弃自己的原则;
- 真正的善良是尊重对方,而不是居高临下地施舍。
这句话不仅是一种道德观念,更是一种人生智慧,教导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守住自己的底线和尊严。
结语:
“廉者不受嗟来之食”不仅是古代的道德训诫,更是现代人应当铭记的人生信条。它告诉我们:真正的品格,不在于你拥有多少,而在于你如何选择接受与拒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