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上下其手的成语故事典故】“上下其手”是一个常用成语,常用来形容在处理事情时暗中作弊、玩弄手段。这个成语出自古代历史典故,具有鲜明的讽刺意味。下面将从出处、含义、故事背景以及现代应用等方面进行总结,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。
一、成语出处与来源
“上下其手”最早见于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六年》。原文如下:
> “楚子使薳越如晋,以求成。晋人问曰:‘昔者晋之盟,有誓曰:“不相诈。”今吾子来,何以异?’薳越对曰:‘昔者,楚君以郑伯为无道,而伐之,郑伯出奔,郑人立其弟。楚人谓郑人曰:“尔弃父而事仇,吾将杀汝。”郑人惧,遂归楚。楚人又谓郑人曰:“尔既归我,当以礼待之。”郑人信之,复叛。楚人怒,又伐之。于是郑人乃告晋,求援。晋人问曰:“尔何以异?”薳越曰:“吾国虽小,然能上下其手,以图存焉。””
这段话的意思是说,郑国在楚国和晋国之间摇摆不定,为了自保,采取了左右逢源的策略,表面上服从楚国,实际上又寻求晋国的支持。薳越用“上下其手”来形容这种两面三刀的行为。
二、成语含义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上下其手 |
拼音 | shàng xià qí shǒu |
释义 | 原指用手在棋盘上移动棋子,后引申为暗中作弊、玩弄手段、两面三刀。 |
用法 | 多用于贬义,形容人在处理事务时暗中做手脚,不正当操作。 |
近义词 | 弄虚作假、投机取巧、两面三刀 |
反义词 | 光明磊落、正大光明、实事求是 |
三、成语故事简述
“上下其手”原本是指在下棋时,棋手通过移动棋子来改变局势,后来被引申为在处理事务时暗中操控、作弊的行为。在历史典故中,它被用来形容郑国在大国之间反复无常、左右逢源的做法,带有明显的讽刺意味。
四、现代应用与警示意义
在现代社会,“上下其手”常用于批评那些在工作中或生活中不讲诚信、搞小动作的人。比如在考试中作弊、商业交易中欺诈、官场中权钱交易等行为,都可以用“上下其手”来形容。
该成语提醒人们要坚守原则,诚实守信,避免因一时私利而损害他人或社会的公平正义。
五、总结
“上下其手”不仅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成语,更是一种对人性弱点的深刻揭示。它告诉我们,在面对利益诱惑时,应保持清醒头脑,坚持正道,不做违背良心的事。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六年》 |
含义 | 暗中作弊、两面三刀 |
故事背景 | 郑国在大国间反复无常,使用策略自保 |
现代意义 | 批评不诚信行为,强调正直做人 |
警示作用 | 坚守原则,拒绝投机取巧 |
通过以上内容,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“上下其手”这一成语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