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逝者如斯,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,而卒莫消长也是什么意思】一、
“逝者如斯,而未尝往也;盈虚者如彼,而卒莫消长”出自苏轼《赤壁赋》,是古代文人对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。这句话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事物变化的辩证理解。
- “逝者如斯,而未尝往也”:看似不断流逝的事物(如江水),实际上并未真正消失或离开,象征着事物虽在变化,但本质不变。
- “盈虚者如彼,而卒莫消长”:月亮有圆缺的变化,但最终并没有真正增减,说明事物的变化是循环的,没有真正的增减。
这两句话体现了道家思想中“变与不变”的哲学观,强调事物表面变化与内在恒常之间的关系。
二、表格解析
原句 | 拆解 | 含义 | 哲学思想 |
逝者如斯 | “逝者”指流逝的事物,“如斯”像这样 | 表面看,时间、江水等不断流逝 | 表象变化 |
而未尝往也 | “未尝往”即未曾真正离去 | 实际上,这些事物并未真正消失 | 本质不变 |
盈虚者如彼 | “盈虚”指满亏、圆缺,“如彼”像那样 | 月亮有圆缺的变化 | 变化现象 |
而卒莫消长 | “卒”最终,“莫消长”没有真正增减 | 最终没有真正的增减 | 循环不变 |
三、深入理解
苏轼在《赤壁赋》中借景抒情,通过对江水与明月的描写,表达他对人生短暂与永恒的思考。他认为,虽然外在世界不断变化,但内在的本质却始终如一。这种观点不仅具有文学美感,也蕴含深刻的哲学意义。
在现实生活中,这句话提醒我们:面对变化时,不应只看到表象的流动与波动,更应关注事物背后的稳定与规律。无论是时间、情感,还是事业与生活,都应在变化中寻找不变的根基。
四、结语
“逝者如斯,而未尝往也;盈虚者如彼,而卒莫消长”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绘,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诠释。它告诉我们:变化是常态,但不变才是根本。在不断流动的世界中,保持内心的坚定与清明,才是生活的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