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欲寄彩笺兼尺素,山高水阔知何处”出自宋代词人晏殊的《蝶恋花·槛菊愁烟兰泣露》。这是一首描写离愁别绪、思念远方亲人的词作,语言婉约细腻,情感深沉动人。
一、诗句原文及出处
全词如下:
> 槛菊愁烟兰泣露,罗幕轻寒,燕子双飞去。
> 明月不谙离恨苦,斜光到晓穿朱户。
> 欲寄彩笺兼尺素,山高水阔知何处?
> 此情无计可消除,才下眉头,却上心头。
其中,“欲寄彩笺兼尺素,山高水阔知何处”是整首词中最令人动容的两句。它们表达了词人想要写信给远方之人,却因路途遥远、山水阻隔而不知对方身在何方的无奈与惆怅。
二、诗句解析
1. “欲寄彩笺兼尺素”
- “彩笺”指的是精美的信纸,古代常用来书写书信。
- “尺素”也是指书信,古人常用一尺长的绢帛来写信,故称“尺素”。
- 这一句的意思是:我真想写一封精致的信,把我的思念寄托在纸上,寄给远方的人。
2. “山高水阔知何处”
- “山高水阔”形容路途遥远、地形险峻。
- “知何处”则是说不知道对方现在在什么地方。
- 整句表达的是:即使我想寄信,但山河阻隔,我也不知道你如今身处何地。
这两句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,传达出一种深切的思念之情和无法传递的惆怅,体现了古典诗词中常见的“望断天涯”的情感基调。
三、情感内涵
这两句诗不仅仅是对距离的描述,更是对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。它道出了人在面对思念时的无力感——明明有心诉说,却因为现实的阻碍而无法实现。这种情感在现代依然具有强烈的共鸣,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中,虽然通讯便捷,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距离却未必缩短。
四、艺术特色
- 意象丰富:通过“彩笺”、“尺素”、“山高水阔”等意象,营造出一种古典、悠远的意境。
- 情感真挚:语言虽简练,但情感真挚,直击人心。
- 结构紧凑:前后句之间形成强烈对比,从“欲寄”到“知何处”,层层递进,情感逐渐加深。
五、结语
“欲寄彩笺兼尺素,山高水阔知何处”不仅是一句诗,更是一种情感的象征。它让我们感受到古人对亲人、爱人深深的牵挂与无奈。即便时光流转,这种情感依旧能引起现代人的共鸣,成为中华诗词中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。
如果你也曾在某个夜晚,因思念而想写下一封信,却不知该寄往何方,那么这句话或许就是你心中的写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