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长征的时间是哪一年到哪一年】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战略转移。它不仅是一次军事行动,更是一次精神与信仰的考验。为了更好地理解这段历史,以下将从时间范围、背景、过程及意义等方面进行总结,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关键信息。
一、长征的基本时间范围
长征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,在1934年至1936年间,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,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战略转移。这次转移历时两年多,跨越了多个省份,最终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目标。
二、长征的背景与原因
1. 第五次反“围剿”失败:1933年,蒋介石发动第五次“围剿”,红军在军事上处于劣势。
2. 中央苏区面临危机:由于敌强我弱,红军被迫放弃根据地,开始战略转移。
3. 保存革命力量:通过长征,红军得以保存实力,继续坚持革命斗争。
三、长征的主要阶段
- 1934年10月:中央红军(红一方面军)从江西瑞金出发,开始长征。
- 1935年1月:遵义会议召开,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。
- 1935年10月: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,与红十五军团会师。
- 1936年10月:红一、红二、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,标志着长征结束。
四、长征的意义
- 保存了革命火种:红军主力成功突围,保留了革命骨干力量。
- 锻炼了队伍:经过艰苦跋涉,红军更加团结,战斗力显著提升。
- 推动全国抗战:长征后,红军成为抗日战争的重要力量。
五、总结表格
项目 | 内容 |
长征时间 | 1934年10月 —— 1936年10月 |
主要部队 | 红一方面军、红二方面军、红四方面军 |
起点 | 江西瑞金 |
终点 | 陕西吴起镇、甘肃会宁 |
关键事件 | 遵义会议、飞夺泸定桥、过雪山草地 |
意义 | 保存革命力量,推动抗日战争 |
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,长征不仅是一段艰苦卓绝的旅程,更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重要转折点。了解长征的时间和历程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铭记历史、珍惜当下。